/巅峰食客戴建军/
采访/钟宁编辑/曹秋硕视频/王书南
戴建军,杭州龙井草堂、遂昌躬耕书院创始人。
年,创立杭州龙井草堂,秉承“二十四节气”文化,开展了一系列传统种养殖、传统手工制作以及传统烹饪的活动,并坚持以传统餐饮推广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年,创立了由民政部门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遂昌躬耕书院,致力原生态农耕的探索与践行,在当地开展平民教育,引进大师授道解惑,带领乡民读经典。此外,每年定期举办一系列公益活动:躬耕书院夏令营、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躬耕书院陈其钢音乐工作坊、躬耕书院青年音乐家培养计划。
访谈实录
钟宁:您是怎么想到做龙井草堂这样一个地方的?
戴建军:做龙井草堂主要是我贪吃呗,年底开始有这么一个想法,自己想在西湖边上找一点属于自己的事来做,然后正好那块地是一块废弃的苗圃。当时其实做这个园子的时候一直在想到底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应该做一个属于自己喜欢的。我和我的拍档柏建斌都比较贪吃,所以就想到了做这么一个草堂,龙井草堂的名字是等到园子做好,菜基本上成型了才开始想的,叫成了龙井草堂,因为我们在龙井山脚下,我们两个也比较喜欢读书,所以就叫成了龙井草堂。
钟宁:您刚刚拿到龙井草堂这块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戴建军:那是一个废弃的苗圃,堆了很多的垃圾,然后还有很多废弃的花盆,原来的企业以前是个乡镇企业,然后企业改制,还有19个农民没安置,企业还有一些债务。当时我们拿下来的时候,也就是想在西湖边上做自己想做的这么一件事。
钟宁:龙井草堂的整个改造都是您自己设计的吗?
戴建军:没有设计的,就是因为自己喜欢。所有的这些就是跟当时安置的农民一起,他们正好有做园林的经验,我们当时也去很多地方看,不好意思的是我们整个园子做完都没有一张图纸,所以历时时间比较长。而且我们当时也不是很有钱,外面去做点园林工程,有点钱我们就往前推进一下。在筹备龙井草堂这四年当中,其实我们最要紧的是想到做吃的,我们这四年时间一边在这做园子,一边在看原材料。我们花了四年时间,真是走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一直在寻觅好的食材。我自己有个概念叫“美食之美,美在食材”,所以我们希望正本清源,能够找到真正的好吃的。
为什么会在这样的一个园子当中做草堂这样一家餐饮店,因为文人有雅集,在杭州以前有这样的记载,文人墨客宴集于山林之中,所以用宴集的概念作为草堂的一个整体构想。吃什么就又是另外一个思路了,当时我们觉得城市是长不出庄稼的,因为我不太同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为城市的进步一定有是众多乡村的巨大支持才有可能。所以在这四年当中,我们一边做园林,一边就来到了浙江的山山水水当中去找这些食材。这就是草堂开始这四年的筹备过程。
钟宁:您之前从事过跟园林相关的工作吗?
戴建军:我舅舅是做园林的,我自己没学过,也没有学过餐饮,当过团委书记,在政府工作过一段时间。吃的影响是奶奶从小给我养成的,因为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说妈妈的菜、外婆的菜、奶奶的菜好吃,因为谁给我们的口味启蒙,谁做的菜就最好吃。奶奶做得一手好菜,像柏建斌也是奶奶养大的,也都能烧一手好菜,所以就导致我们两个口味相似,想法相似。我们总觉得,一定要把真正的食材解决掉。那么最后下决心做吃的,包括这样做的方法,最早的起源是当时我去意大利的路上,我看一个杂志,杂志上很小的一篇文章在谈今后我们吃什么。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好玩,就是时代在进步,然后农业变成了一种工业化,我觉得吃的本质是一种农业行为,而农业最大的特点一是良心,二是它不可复制,它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而工业的本质就是复制,如果当食物都变成了一种复制的时候,那是人生的一种悲哀。
所以带着这样的命题,我们当时在走农村的过程当中,在浙江桐庐分水,我碰到一位姓宋的老人。老人很有意思,当时我们去打听哪里有好吃的,都是问当地的一些人,比如说派出所所长,他们会给我们指路。当时我找到老宋的时候他很好玩,在一个山坳当中他有三十亩地,种了很多防护林,就中间几亩地用来耕作,我就觉得非常好玩,就去跟老先生打听。然后他问我说你哪里来的?我说我是杭州来的。他说你找我干嘛?我说是谁推荐我来找你,说你非常懂吃的。他说你们杭州有山外山、楼外楼,我们乡下有什么好吃的?说到这里的时候我跟他说,我说杭州的东西没有味道。
老先生听到味道这个词的时候,他很好玩,他就把自己锄头递给了我。因为我跑农村跑的比较多,我明白他是递了一张椅子给我,然后我在田埂上把锄头往下一挖,我就坐下来,拿出烟递过去。老先生开始爱理不理的,然后他就跟我说,小伙子就冲你这个味道,我跟你聊两句。你们城市人是比较苦的,你们城里叫菜没菜味,肉没肉味,所以人是没有人的味道的。
其实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多,让我下定决心去做这件事。我觉得我自己有个说法不一定准确,叫“善食者得善终”。因为我是这么思考的,我们人类生活除了空气、阳光、水之外,食物是我们跟自然界进行能量交换的唯一途径。孔子说“不时不食”,不到这个时间点不吃。为什么?因为就在这时候比如到杭州,正好是吃笋的时候,它的生长能量最大。我们讲按照节气来做菜,为什么?一个节气当中分三个候,五天为一候。像这时候的笋,五天以后变这么高,变毛笋了,你就吃不了了。
有人说中国人的餐饮没有标准,其实我们不能有标准,我们盐少许,油少许,因为这五天过了之后,作物的生长完全发生变化了,这时候你如果定量的话,那只能是肯德基,那只能是工业化的东西,它是没有灵性的东西。人之所以有灵性,因为我们的食物是有灵性的。所以由这句菜有菜味,肉有肉味,让人找到人的味道,这就是我们下定决心来做龙井草堂的原因。
那天晚上也非常好玩,老先生跟我聊的非常好,中午他带着饭,我们两个人分了,我就在田里陪着他干活,然后晚上就一定要拉我到家里。晚上做的那一顿饭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他把所有的好东西拿出来。晚上我们两个聊的还是很欢,他让他老婆到妹妹家去睡,我们两个人就抽着烟一直聊到早上。第二天早上他还给我做顿早饭,我说我告辞了,已经打扰很多了。他当时就说,你们城市人确实蛮苦,你看大田里大片耕作的那些东西,喂我的猪都不吃的。
所以当时就让我下定决心,我觉得应该找到本来的味道。所以龙井草堂从开始到现在,人家说味型,我更注重的只是味。我觉得真正好的东西,比如说蟹,它只要水煮就好了,甲鱼只要清蒸就好了。真正好的一条荷花鲫鱼,拿来了之后开三刀,加三片好的咸肉或者火腿,上锅一蒸,那种鲜味才是自然给你的一种味道,就是要找到它本来的味道。
我们有很多概念上的错误,包括水果,从海南进来的香蕉非常难看,客人总觉得这个东西不太好,但是它有香蕉的味道,它在田中还带着一种涩涩的味道。所以我们这些年一直跟农民打交道,我们草堂经营这些年来,我们合作过的农户有多户,常年供应的有多户。很多人说阿戴你为什么不到北京上海开?我说因为我找不到这么大的一个基础,就是食物最底层的东西,其实最底层最基础的,一定是决定了最高层的。所以我们在做这个餐厅的过程当中,这可能是我们最希望做的。
第二点我们一直在思考,就是城市越来越大,供和销两头很少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jiqinga.com/sjqxw/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