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正如这首熟悉的旋律,健康扶贫唱响的依然是人间大爱。也许,这条大爱的路上没有鲜花和掌声,也没有荣誉和奖章。但有的却是贫困群众久违的笑声和那一行行激动的泪水,这些笑声与泪水饱含着重生的希望,也记载着双辽市健康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
视贫困群众为亲人
双辽市新立乡马家村四屯的贫困村民金堂是五保户,今年64岁,凭借几亩耕地的租金和国家给的救济金维持着生活。金堂患有腰椎骨质增生、脑梗塞、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十几年前就丧失了劳动能力,一个人生活。生活的窘迫与病痛的折磨使这位花甲老人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今年年初,金堂病情加重,从当地卫生院转医院外一科住院治疗,在了解到他是贫困户,又没有亲人陪护的情况下,医院外一科主任刘伟及护士长薄蕊对这位老人格外 一天夜里,金堂呼吸困难,喘促明显,咳嗽剧烈发作。主治医师刘懋春当班,立即组织医务人员抢救,及时采取吸痰等措施。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渐渐地亮了,老人脱离了危险,刘懋春松了口气,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病房。从那以后,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科里的医生和护士都轮班照顾老人,像对待亲人一样细心照顾着金堂。经过20天的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老人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硬朗起来,平安地出院了。
几天后,金堂挎着个篮子出现在医护人员面前,篮子里装着小葱和一些野菜,他笑着说:“你们对我太好了,这些日子有你们的陪伴,我一点都不孤单。党的政策好,看病不花钱,新农合保险也是政府给交的,还给我发低保金,我看到脱贫的希望了。”听了老人的一番话,医护人员感到很欣慰。
小村医的执着追求
自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双辽市各乡镇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乡村医生,他们扎根基层,心系村民,成为群众随叫随到的贴心人。
双辽市兴隆镇乐利村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多人,其中贫困人口人。村医李青艳风雨无阻,背着沉甸甸的药箱挨家挨户地走,耐心细致地讲解健康扶贫政策,为村民普及健康知识,并给贫困户送去健康扶贫“小宝箱”,还自掏腰包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在“小宝箱”里配上几盒常用的药。
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村民打电话,李青艳就会背上医务箱,飞奔前往。因为她深知,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每一个医者都必须牢记的准则。李青艳只是背着药箱、顶风冒雨走在乡村路上的平凡村医,她平凡的是不穿白大褂就是普通农民,不平凡的是为农村基础医疗和健康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真情奉献温暖人心
在完成医疗卫生健康扶贫工作任务的同时,医护人员还承担着贫困户的包保任务。双辽市卧虎镇东方红村贫困户李凤文患有脑血栓、前列腺增生、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老两口都是残疾人,因病致贫,以低保金和土地流转金维持生活。年,医院副院长李莉包保。
去年年底,李凤文因前列腺肥大导致尿闭,十分痛苦,高压,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李院长医院外科协调沟通,很快为其办理了住院手续。住院期间,李莉多次自掏腰包为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为他们讲解新农合报销方式和省市扶贫政策,让他们安心住院。过新年时,李莉还买来饺子和菜与李凤文一家人在病房里过新年,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李凤文患脑血栓后遗症导致一侧肢体偏瘫,走路不便,在他出院那天,李莉为李凤文购买了轮椅。李凤文眼睛湿润了,握着李莉的手连声道谢,李莉却说:“作为医生不仅要救死扶伤,还要用实际行动将白衣天使的大爱播洒给需要帮助的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双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卫计系统的积极行动下,许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都通过健康扶贫的惠民政策得到了医疗救助,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贫困现状。如今,健康扶贫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继续上演。
来源:四平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