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你不知道的西安故事
西安人民大厦主楼图/
西安旧事文/操场巷遗少
来自安徽的黄书琪
在老一代西安人眼里,人民大厦是一个值得他们自豪和充满神奇的地方。自豪源自她是西北首家涉外宾馆,从建成以来,数十年间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和诸多外国元首,令人崇敬、自豪。同时她又令人神秘,尤其是解放军站岗,让这个中西结合的大庭院充满神奇。即便如此,大多数老西安人仍亲切地称之“大厦”,这个称谓出自人民之口,又平添了一份由衷地亲切。
西安人民大厦于年动工,年11月投入使用,一期建成主楼.82平方米,中餐厅余平方米,拥有员工79人,辖属西北行政委员会交际处。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庭院式宾馆之一。设计小组由中苏两方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是苏联专家多鲁普切夫(口音)先生(据黄书琪口述;另据多鲁普切夫警卫、翻译寇清林回忆,多鲁普切夫年来陕时住在大厦前楼,是否参与前楼设计未知),中方是西北建筑设计公司副总设计师洪青先生。设计采用前宫廷遗址恢宏的气势,和绝佳的地理环境,巧妙的将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格建筑和华丽别致的西式格调建筑相互结合,主楼外延采用敦煌飞天造型,细部装饰融入了中法俄古典建筑的特点和气质,大量选用法国国花鸢尾花,作为楼体装饰浮雕,凸显着浓厚的法国风情和特征。
讲述者黄书琪,85岁图/
西安旧事年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项重点建设的协议,西北大区为配合国家战略建设人民大厦,年后楼落成并投入使用,称外国专家楼,还专门成立专家招待科。外国专家楼成为援建陕西外国专家的大本营,住着来自苏联、德国、捷克等多国专家,人民大厦的涉外工作亦从无到有,有了基本保障。
年11月3日是西安人民大厦值得永记的日子。当年,对来自安徽17岁的黄书琪来说更是难忘,这一年他经历了中专毕业、就业,短暂的两个岗位后又转岗人民大厦,更是记忆犹新。
年7月,黄书琪从安徽省立黄麓师范学校毕业。其祖父黄远富和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既是同乡又是同窗,便书信一封让书琪去陕西找他。来到西安后,8月被安排到止园做接待、打扫卫生,因止园平时没有接待,呈半关闭状态,9月转到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交际处。11月3日,人民大厦开业,黄书琪因成份好、觉悟高、学历高,又有接待经历,被分配在大厦办公室做文书和接待工作。
在黄老的记忆中,大厦刚开业,主楼只启用了1、2、3层,上边几层是陆续开放的,还有东侧的中餐厅,办公和职工宿舍在主楼地下室。大厦是西北大区首家涉外宾馆,接待地市级以上领导,开大会时所有代表凭代表证出入,每一位进出大厦的人员都要进行登记。黄书琪负责来客登记,并书面向西北局、西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省公安厅报告。大厦的安保工作由西北军政委员会警卫连进驻一个排,白天双岗,夜晚武装巡逻,守备格外严格。
人民大厦始建于年图/
西安旧事年,黄书琪调交际处接待科任接待员。为确保接待工作严密、细致,不出差错,政治学习统一思想成为常态,领导对所有员工做出要求:正确认识招待服务工作的性质,是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础。招待工作不是简单的送往迎来和生活小节的事务工作,而是一项为政治服务而政策性很强的事务工作,是一项对内、对外开展统一战线不可缺少的工作,也是一项保证党和政府各项政策和任务顺利执行的工作。对外的招待服务工作,又是关乎我们国家对外政策的体现和政治影响力的问题……可谓外事无小事,足见大厦对接待工作的高度重视。
年,人民公社初级社转高级在省内如火如荼,黄书琪被借调到省委工作组去安康恒口,协助当地“初转高”工作了七个月。回来后,调到膳食科做仓库保管,负责中西餐厅食材的登记、保管、发放,一应物资如烟酒、汽水,食材如面粉、罐头、调料、蔬菜等,一一登记,凭单进出。库房许多类似食材,比如8.2元一袋的标准粉,9.2元一袋的富强粉,绝不能弄错。前者对应中餐厅,后者对应西餐厅,错了就成政治事件。食材在进厨房之前均要进行化验,化验员有二人,他记得第一任化验员叫张自明。在黄老的记忆里,库管干了两年,工作兢兢业业,从未出现差错,只是其间因不谙属性,一瓶鱼子酱发霉了,令他倍感惋惜。“那瓶黑鱼子酱很贵,给国家造成损失!”这件事让他记到现在。
年他被调往职工食堂做会计,时逢三年自然灾害,客人的餐饮有计划保障,职工的吃穿用度却受到了影响。我在查询大厦资料时曾看到,彼时职工福利每月有2两白糖,因没有发放受到职工质询,不得其解。后来在一份“招待情况反映”的内部资料里看到这样情况。
《设法改进专家生活》德国专家早就提出要吃扁豆汤,因无原料,一直没有解决。6月30日张禄明同志由家中拿来扁豆几斤,在专家夫人指导下做成了扁豆汤,菜单未公布,专家就订下18份。昨日膳食科已从粮食局购回扁豆斤,解决这一问题。最近,餐厅还邀请专家夫人在做菜方面进行指导,做出的菜,专家吃后很满意。苏联专家反映素菜少,膳食科根据专家的意见,已及时排出素菜单20多种,以满足专家的需要,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但在专家招待方面仍存在粗糙现象。
从这份资料里可以看到大厦人,辛苦自己方便客人,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职工白糖“充公”,服务于专家和外宾,是集体奉献精神的表现,也彰显了人民大厦的凝聚力。
据黄老介绍,困难时期,员工们为保障客人基本供给,常常出现断顿情况,每到这时,大家出主意想办法,除了家在农村的挖野菜外,他们还将冬青(四季青)叶加工,取名“莲苞霉”,用豆制品做人造肉,吃包谷芯子等,一度饥馑。
年黄书琪调往总务科,做资产管理。那年,自然灾害刚过,百废待兴,大厦也逐渐完善了群楼,商业活动逐步开展。大厦里设了邮电局,国际直邮。主楼一层大厅东侧设了小卖部,对入住大厦客人专供高档烟酒及部分礼品。大厦招待烟为中华,牡丹香烟分红牡丹、蓝牡丹两种,其次是大前门,大前门当时售价0.27元一盒。小卖部一度搬到大礼堂二楼,后来搬到大门内东南角平房内,经营品种有所增加,除烟酒外还有汽水、小食品、皮夹、手表、工艺品等轻工产品。这个小卖部不简单,改革开放后迁到中山大楼后楼,成为闻名遐迩的友谊商店。
黄老的工作证、荣誉证章图/
西安旧事黄老回忆到,年,国务院原本计划八届二中全会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为此从内蒙古调来10只骆驼蹄,备做驼蹄羹;从宝鸡卷烟厂调来条特供金丝猴香烟(当时未上市)供应首长,后来因会议在郑州召开,备用驼蹄用于招待金日成,条香烟用于特供,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年黄书琪调往洗涤部任经理,年任采购供应部任经理,同时任联合党支部(总务部、工程部、洗涤部、医务站、采购供应部)书记,年采购供应部和大厦财务部合并为财务部,任专职书记,年10月光荣退休。
黄老走进大厦时,工资39.5元,到调往总务科时为52元,每月除去13.5元的伙食费,在大厦属于中高收入。每当说起他的工资和工作时,他都会说:“我们把青春交给了大厦,大厦也成就了我们,一辈子值了。”朴实的语言背后,是一代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未完待续,请注意收看第二篇:陕北兰花花王玉华
诚征老故事!
(本文除署名图片外,其余图片来自人民大厦及讲述着,在此致谢!)
用心和真诚讲好西安故事
原创作品,若需使用或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商务联系:
西安旧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jiqinga.com/sjqzz/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