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经开学一个月,为帮助宝贝和爸妈们更好地适应早教托育生活,我们?????????????????????????????????????????????????????????????????特别邀请到乐融儿童之家创始人兼CEOJulie为会员进行了线上主题讲座——《0-3岁的教育“中国家庭”必须要“迈”过去的坑》。
作为国际著名早期教育实践专家,同时也是两个宝贝的妈妈,Julie有十多年自然育养经验,深知0-3岁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这次讲座干货满满,数千家长在直播群学习和互动。我们也应家长们的需求,特地将讲座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回顾。
不能割裂地去看待教育问题
要思考0-3岁如何打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
????????????????????????????????????????????????????很多家长在提问:
“我的孩子断母乳,怎样让他更加快乐、舒适地去适应这个过程?”
“我的孩子两岁,还不会说话,也不太愿意跟人交流,我怎么去应对?”
……
其实长远来看,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只是适应今天,更是适应二三十年后的世界,所以家长们要思考的是,怎样在当下为他打一个最最坚实的基础。
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当孩子6个月时,他的脑重就已经占成年人脑重的50%,2岁时达到75%。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教授总结的数据显示,0-3岁早期教育投资回报率为1:18,远高于任何投资。
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越到后期,整个投资回报率越低。教育没有回头路,如果走错一步,可能后面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财力去纠正。
最近看到一个段子:神舟十二的三名宇航员在天上小住了一段儿,回来发现孩子们没作业了,学区房没了,认识的大明星大老板也不见了,房价也跌了,卖不出去了,阿富汗塔利班上台了。
其实这段幽默的文字告诉我们:世界变化很快。什么样的孩子能够在未来的世界立足,能够自信快乐地生活?
我觉得第一点,他需要有客观、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够从容地去面对他人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未来信息爆炸的时代,他能够有很强的思辨能力,能够去伪存真。
保持不断独立学习的能力也非常重要,依赖既往经验并不一定是好事儿,随着世界发展,你的经验可能要被推翻掉。
还有就是抗挫败能力,面对新的环境和困难,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而这些心智、性格不是在孩子小学、初中、大学、进入社会后才改变的,需要从零岁开始就根植在孩子的血液里面,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南辕北辙。
引导参与
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角
在看护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孩子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人去对待,给他们选择权,让他们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参与到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让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从零岁开始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未来他才能有更强的意识和能力去做选择,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去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我经常看到很多家长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加餐过程:把孩子抱在餐椅上,喂他快速地进食。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跟孩子有一些互动性,我相信你的孩子会吸收到完全不一样的知识和营养。比如:
我们跟孩子用餐之前,可以说:“我们要吃饭了,你肚子饿不饿?”你摸摸自己的肚子,让他去理解什么叫“肚子”,肚子是哪个部位。
“好吃的在哪里,是不是在包里面?包在哪儿呢?”然后你把食物拿出来,跟他说:“好吃的在这儿呢!”
让他像大人一样把盒盖儿打开,哪怕他的手指掰不开,至少给他机会去尝试,慢慢地,他手指的灵活度、力量和配合就到位了。
打开后,我们先闻一下,“香不香啊?”制造一个悬念,让孩子对食物更加渴望。
“我们要吃了,坐上安全座椅吧,你自己能坐上去吗?需要我抱你吗?”等待他的回复。
“你的衣服要弄脏了怎么办?有没有办法?”小朋友可能会指一下他的小胸脯。“对,要带围嘴,围嘴在哪儿啊?”把问题抛出去,让孩子自己去找。
“哦,在包里面。”你把包儿递给他,让他自己享受把围嘴拿出来的过程。
与其把每一口食物都放到孩子嘴里,不如保持一定距离,让孩子去寻找食物,主动为他喜欢的东西付出一定的努力,极大化地让孩子参与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
你会发现孩子体验到了关爱、平等和尊重,你的告知和询问让他享受到劳动的过程和社交的快乐,他觉得掌握了新的技能,有了自信心。
其实孩子对于喜欢的事物有极强的欲望,我们要做的就是想想哪个环节他能参与进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大量的语言,相对于每天很快速地被喂饭、被洗澡、被换尿布、被带去遛弯儿……他的整个吸收体验是以几何倍数增长的,他自然会成为一个更加聪明智慧、主动积极、自信阳光的孩子。
所以尊重孩子,就加强他的参与性。
我们一定要拒绝直升机式育儿,不要替代孩子去做所有环节。你留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做抉择。
比如我女儿五六个月的时候,不能拿起整个杯子,我们就扶着杯子边儿,让她自己喝。
她一岁多的时候,看大家都打大伞,她非常渴望。与其跟她说:“你别打伞了,你撑不起来。”不如去想一想怎么让她参与进去。哪怕是帮她拎着伞头儿,让她去尝试把一把伞打起来。
在这个状态下,她一定觉得自己很棒,觉得自己的想法被尊重了。而且凭着自己小小的身体能够撑起一把伞,她是自信的、快乐的。同时,她更有勇气去撑起人生不同阶段的伞,去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她的这种探索欲望不会被压抑,她的技能不断得到提升。
所以,同样的场景,我相信大家可以去移植到生活的各个板块里面。
???????????????????????????????????????????????????????????????????
慢下来
5秒——给孩子处理信息的时间
关于极大化地让孩子参与,我们有一个小小的技巧,叫做五秒时间。比如我们要带孩子出去玩儿:“要不要去楼下?你想去吗?我们去那个滑梯?”等待孩子的回复,一秒,两秒,三秒,四秒,五秒。
因为小朋友的大脑网络跟成年人不同,他需要时间去处理这些信息,所以我们需要慢下来。
当你慢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会给到你不一样的反馈和结果,也许你原来看到的、你的判断、你对孩子的理解,都有一些偏差。
这是四季青校区一个十多个月的孩子,如果我们在观察过程中给了太多预设,可能会误解他想要装着豆子的瓶子,会直接把瓶子给他。但当我们慢下来,会发现故事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其实他想玩儿的是半路中的勺子。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耐性不够,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让我们的亲子关系不断被误解。
这是北京红领巾校区一个十个月的小朋友,在大概一米高的软包上进行独立的探索。如果我们认为他做不到去抱她一把,那就看不到,她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从高处爬下来。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去尊重他,让他自己去探索、去挑战。
乐融的孩子们都有很强的身体智能去解决问题,不是因为基因,而是我们通过正确的方法,赋予他们挑战自己极限和潜能的机会,孩子的成长自然而然就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用爱的方式看护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就来源于每天他接触的看护人,大家跟他说话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语气、语速、表情,眼神是否有对视、交流,是俯视还是蹲下来……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判断。
如果你能有温柔的语气、开心的表情,你跟他有互动,用有爱的眼神看着他,孩子是能感觉到的。
他会因为看护人用爱的方式跟他交流,去判断:“哦,我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所以他会有更多的自信心去面对陌生人,去适应新的环境。
孩子们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有的是两天,有的差不多四天,有的一个星期,有的可能要花到两三个星期,甚至更长,他们差距在哪里?
差距就在于之前的看护过程当中,有没有帮助孩子建立很好的安全依恋关系,有没有帮助孩子更好地用友善和爱去跟周边的人相处。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的爱是能够传递给孩子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帮助孩子自然习得如何用爱的方式、用快乐的方式跟陌生的环境去适应、去相处。
培养专注力
从不被打扰开始
有一种尊重叫不被打扰,我相信每个家长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学习,能够钻研进去,这其实就是一种高度的专注。
那专注从什么时候培养?从零岁开始。
当孩子做他喜欢的工作游戏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多的打扰他,在旁边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者就可以了。甚至当孩子稍微失去兴趣的时候,我们帮他把这个游戏延续下去,帮他培养专注度。
我个人比较反对在幼儿教育当中有过多成人世界的思考,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本来还在专注地探索、玩耍,就把孩子抱过来跟客人打招呼,我觉得没有必要,保留孩子的专注度更重要。
我去校区的时候,喜欢看的就是低幼区。看看在这里,家长是怎么支持孩子学习的,有没有尊重他们的选择,孩子能否在这样一个空间,找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零件,他能坚持多长时间,当他玩儿够一个玩具之后,他能不能再找到下一个,有没有被成人过多的干预。
最完美的状态是,孩子能在这样一个区域里面自主地玩耍,因为这里面有几十个零部件儿,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能锻炼到孩子综合认知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不需要我们去教,孩子有很强的自我学习和纠错能力,成人要做的就是尊重他自我探索、自我选择的能力,给他一些时间去成长。
良性竞争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
很多家长总是希望去减弱孩子情感的痛苦,让孩子不要被欺负,让孩子受欢迎,让孩子什么都很顺利。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很多困难都是需要去直视的,不能够用投机的方式去规避它。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和争抢的情况非常多,也非常有意义。而且0-3岁这个阶段,最应该去探索的就是跟人打交道,那怎么让孩子去社交?
我看群里有家长问:“我的孩子不愿跟人玩儿,或者我的孩子想跟别人玩儿,别人不愿意跟他玩儿,怎么办?”
没有任何人能帮助他,只有让他自己去真实地体验。
在跟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一定会体验到被喜欢,当然也会体验到被拒绝,孩子会因为被拒而思考:我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别人的认可,产生争抢、矛盾后怎么解决。
竞争、与人和睦相处都是我们一辈子必须面对的一门功课,家长们不要害怕。我们成人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为孩子示范和引导,让他明白如何做才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交冲突。
英文里面有个单词叫peerpressure——来自于同龄人的压力,你会发现托班的小朋友吃饭变好了、睡觉变好了、说话更好了,其实就是因为他有同龄人的压力,这种压力是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大家要舍得孩子去经历一些挫折,一个幼小的个体生活在成人世界里面,自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够不着,拧不开,走不稳……家长要赋予孩子机会,去积极的面对。
?????????????????????????????????最后的话
?????????????????????????????????希望大家用尊重的视角去看待孩子,赋予他们参与社会生活中每一个环节的机会,因为每一个充分的体验都是学习,我们需要多一些观察,多一些放手。
当然很重要一点,就是每一个看护人要把自己过好。你每天的精神状态越好,你越能够在孩子面前呈现一个积极阳光温暖的人文环境,这样才能够更高效的去育儿。
人生没有那么多完美,育儿也没有完美的,大家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就像我今天需要给大家做分享,但是我女儿很想让我带她去游泳,就在分享的前两分钟,她还大哭了一场。但从内心来讲,我反而觉得这是很好的契机,因为我看到了她有多么渴望去游泳,我能预测到她未来对游泳课程会很上心,她会很珍惜、很努力,所以我们多去以积极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细节,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成长为最漂亮的样子。
希望大家都能抓住孩子最黄金的人生前六年,趁着他们最好的年龄段,帮他们扬长补短,也祝每一位父母高效育儿、开心育儿。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