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
也就意味着,杭州又将涌入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
而神奇的是,在“杭州老三区”的大街小巷,却很少见到他们。他们死守在自己熟悉的某个区某条街道,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把网易阿里作为奋斗目标,把当作日常,甚至心甘情愿的。还时常感叹着“杭州节奏太快了。”
如果你要问他们,为什么选择留在杭州,也很少能得到一个准确而具体的答案。也许对他们来说,“杭州”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要他是“杭州”就行了。
所以即使是在寸土寸金的老三区市中心,也很少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了。即使是有事匆匆路过,也多半是紧拽着手机。杭高在哪,浙一是什么?也许他们还没到需要考虑这些的年纪。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让身边的20个朋友回答了一些问题,当然,他们都不是“刚来”杭州的年轻人,有些甚至已经向中年人迈近,大家都告诉我,杭州市中心当然是湖滨,至于靠西湖这么近的湖滨是属于上城区的,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就好像许多人第一次来杭州,都以为“西湖文化广场”有西湖一样。
说真的,已经没有太多人在意,杭州有哪些区,范围有多大。他们只在意自己的房间有多大,装修够不够新,地铁直不直达,价格便不便宜。但是市区的老小区是基本不会考虑的。
马家弄、游泳巷、知足弄、水陆寺巷、双眼井巷、直燕子弄、金钱巷、小天竺......这些老社区的名字,你可能一个都没听过。即使真的路过了,导航也会告诉你“直走XX米,路口右转,已到达目的地附近”,沿途所有的风景,可能都不如手机里的聊天背景来得好看。
“你心目中的杭州市区是哪?”
seven:杭州市区应该是下城江干拱墅滨江下沙?什么?下沙不是一个区?:地铁能到的地方都算市区本地小土著:这个话题作为一个杭州人才有资格表态哈哈哈~老的市区只有上城、下城和西湖啊,想当初连钱江新城、四季青都是农村卖鱼的,只有武林杭州大厦那块那是真的市区。现在么除了两个老城区江干、拱墅也算市区吧(不过丁桥、下沙这种偏远郊区也是江干区啊真是想哭)大学一毕业就被互联网大厂挖去西溪的程序猿,开始真正认定西溪就是宇宙中心,城西银泰、印象城就是他们对城市中心想象的极限。
而对于下沙的应届毕业生来说,高沙成了他们的精神中心,金沙湖代表着最高等级的潮流与繁华。
生活在滨江的女孩儿,宁可冒着风雨去星光大道,也不愿意坐几站地铁走进老三区。
▲新华路上的AMASS/哥弟,妈妈二十年来最喜欢的服装店
年轻人越来越少走进这些巷弄——他们没有任何理由扎进路边的不知名服装店里,那里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
对于他们来说,杭州就是一个虚无的幻影,一个遥远的旅游景点,除非家里来亲戚要带他们去逛西湖,他们没有理由跨进西湖半步。
大叔:我9年前来杭州的,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厉害的互联网企业,那时很流行爬山徒步、西湖夜骑,这几年杭州发展快了,年轻人的价值观跟我们也不一样了,单位里的小姑娘,有时间去排队三四个小时吃火锅,其实我觉得巷弄口的那些煎饼摊和早餐店才是真正能代表杭州的味道。▲巷子里的鸡蛋饼、葱包桧摊
“杭州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我提取了现在年轻人回答频率最高的一些答案。
拥挤、人情味、互联网城市、便捷、舒适、文明、素质高、风景美、压力大、高消费、亚运会。这些答案也许是杭州的一面,但一定不止这些抽象特质。
“杭州的节奏是快还是慢?”之前我就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结果近9成的粉丝投票是“快”。
下面这个答案是我最喜欢的:
阿K:我觉得杭州的节奏的话,是在慢慢变快的节奏吧,不过这个快慢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想拿高薪的就是快,想去开咖啡馆民宿那就是慢;我现在的想法是要快,可能过了几年就想慢下来了。如果你觉得生活得太轻松,也许你可以去杭州各大互联网园区练练拳脚。
可如果你厌倦了两点一线的,也许你可以到老三区看看,更多的杭州人是如何生活的。
“你有多喜欢杭州?”很多人都不知如何回答。下面这个年轻人的回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名字打码专业户:其实杭州也不是唯一的选项,目前考虑到在离家近的城市里,杭州性价比最高、找工作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先试试吧,看看杭州喜不喜欢我了。以前有个超爱旅游的朋友跟我说,她最喜欢到另一个城市“逛菜场”,因为一个城市的菜场才能反应这个城市真实的生活状态。如果自己订酒店,她会远离景区度假区,住到居民楼下的酒店,出门就能看到老太太用方言神神叨叨地聊着天。
而如今的杭州成为当之无愧的包邮城市,年轻人们正在庆幸生活极其便利的时候,也正在逐渐丧失跟这座城市沟通的能力。
前面说过了,杭州的年轻人几乎都是“手机重度依赖户”,现在还可以加一条“网购中毒”标签。足不出户可以买到衣服、美食、生鲜和一切生活用品。即使偶尔需要出门,几乎也是各种网红地打卡,各大商场的闺蜜下午茶。
有谁还会像高中生一样,大热天也在学校附近的弄堂里跟好朋友一起荡荡儿,买一杯几块钱的奶茶,可以说上一个下午的真心话。
很多刚来杭州的年轻人跟我说“其实我对杭州没什么感情,还挺羡慕你们的。”当然,谁都不会对毫无缘故的街道、风景产生感情。哪怕它真的很美,但也只是手机里的一张照片而已。
你得跟喜欢的人一起去轧马路,让一整条街都是美好的一颦一笑。你得去店里吃有“锅气”的食物,跟老板娘耍耍嘴皮子。即使那家店不在了,也有念想的资本了。
“同事突然发现吃了三年的外卖,原来就开在公司楼下的公交站边上。”
越来越便利的生活像是一个陷阱,能暂时解决问题,却不能充值生活经验。出门必备打车+地铁,大多数人说不出自己上班必经之路的名字。地铁的好处是方便快捷不堵车,坏处是,你可能错过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在老三区生活多年的人都会有的感触,就是家附近某一家开了很久的店,说关就关了。有些升级装修涨价变连锁。也有一些,再也找不到了。
有人说“不太愿意在老三区生活,因为太破旧了,完全不是想象中杭州的样子。”
可是老树根深,新树根浅,越是新鲜美丽的东西越难有这座城市的痕迹。
▲小时候每天送到的新鲜牛奶,寄存牛奶的箱子已经生锈
▲八块钱可以理发的“居民理发店”
▲彩票店,杭州人梦想开始的地方
▲修鞋摊,老师傅们一做就是十几年
▲平时用不到,紧急关头时候“救命”的钥匙摊
▲拥挤的小卖部也摆上了两种共享充电宝
▲手写的价格牌,居民区里的水果真的便宜哭
▲开在居民楼里的按摩店,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隐藏在杭州大厦武林银泰后面的夜宵一条街
▲拥挤的五金店,家用工具都能找到
▲马市街街头的商店不知搬去哪里
老三区,作为杭州街头近代民俗文化的发扬地,有人嫌弃,有人却如视珍宝。总有一天,他会变得完全看不出现在的样子。也许它有一天会变成年轻人喜欢的样子,但失去的味道,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如果有人跟你说,杭州这座城市节奏很快,发展很快,压力很大,想离开。建议他不要只停留在自己的工作圈,到老三区逛一逛,看看在这座城市呆了几十年的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
最可怕的不是离开杭州,而是离开的时候才发现,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
编辑:老柚砸
设计:一颗盐
主编:大肠子
商务联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jiqinga.com/sjqxw/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