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四季青 > 四季青性味 > 正文 > 正文

风情四季青抲干塘鱼的记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7/18 16:56:48

听说过干塘节,人们下塘“浑水摸鱼”甚是热闹!但你听说过四季青抲干塘鱼吗?现在新一代四季青人可能不了解,但其实,抲干塘鱼的习俗在乌龙乡(四季青)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呢!

这期,就让小编带你们一探究竟,回到过去~~

早在北宋时,杭州就有人工辟池蓄养鱼类,以供城内居民食用之需。明清之际,杭州东郊农居地城池蓄鱼种藕渐兴发达。东郊境域内池塘河流星罗棋布,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村民们饮水、浇灌菜地和粮田均靠塘水,一般池塘均有名字。

冬闲时节,年味渐浓,东郊农家准备把养了一年的鲜鱼起捕,用水车把池水抽干,露出一池活蹦乱跳的各类鱼儿,便下塘捞鱼。捞起的鱼,大的做酱制鱼干,准备过年时吃,小的剖了洗净了先烧了吃。

“围炉而坐,烹而食之;鲜哉鱼汤,更兼鳅虾;沽酒把盏,且饮且乐。”端的是一幅“农家乐”图景。后来,农家秋冬季节干塘渐成一种习俗,沿袭至今。

解放后,农家干塘多了另二种含义。一种是挑取塘中河泥。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而池塘中的河泥多有腐烂的杂草、死鱼死虾和鱼粪,富含氮、磷、钾、钙等多种有机元素,极利蔬菜生长。把河泥挑取上岸待干固后,农家将其敲碎碾细后,施在菜地里做基肥,长成的蔬菜株株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产量很高。

另一种是清净池底淤泥后,用生石灰洒遍池塘,杀死一些没有被捉到的“黑鲤头”、鳗、甲鱼、乌龟之类的鱼种。因为这类干塘一般干的是不大的池塘,干塘是为了用这口塘来年培育鲢、鳙、草、鳊等鱼苗的,如果在这口塘里遗留了一条“黑鲤头”或一条大鳗鱼,那来年这一塘鱼苗就会被它吃光。

人民公社后,乌龙乡各大队都成立了渔业队,池塘收归集体所有,干塘也就成立了集体的事了,干哪一口塘,什么时候干,都由大队安排。虽是这样,但干塘时仍然是村民们欢乐的日子。

干塘时,大池塘须得用潜水泵抽上几天几夜才会干;小池塘就快多了。干塘前,渔业队人员用大网把鲢、鳙、鳊、草等中上层水面的鱼捕起,然后才抽水。待池水渐干后,池底的鲫鱼、鲤鱼、汪刺儿、白条儿、虾儿等就“现身”了,在泥中扑腾着,而那些黑鱼、鳗、黄鳝、甲鱼、蟹或大一些鲫鱼则潜入泥底。此时的池塘旁已围满了准备“蹭塘儿”的人们,男女老少都有,手里都拿着箩、篮、桶、盆之类的物件。这“蹭塘儿”实际就是掏点剩鱼,一般不会空手而归,运气好的还能掏到野生甲鱼、黑鱼、河鳗之类的“高档鱼”。

渔业队的人看看捉得差不多了,就提着装满鱼的鱼箩慢慢上岸了。等候已久、有些迫不及待的岸上人群,一阵欢呼,蜂拥着争先恐后地跳入泥塘中,刹那间,整个池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男人们上身紧裹一件破棉袄,下身着一条短裤,直扑池底淤泥中,因为泥底中最容易“蹭”到鲤鱼、黑鱼、甲鱼甚至大河鳗,他们手脚并用,双手在泥中摸、摸到什么鱼,把鱼放进系在腰间的鱼箩里;双脚在泥中蹭,蹭那些深藏泥中的鱼,一旦蹭到什么鱼,那一定是“大家伙”,犹如蹭到了一件宝。

即便是你蹭到了,也不定能捉到它,它在泥中也能逃得很快。有经验的人是这样做的:一旦蹭到,双脚马上不动,让它以为无事,然后用双手慢慢插入泥中,快接近它时,用飞快的动作一把抓住鱼,又飞快地把它撂出泥面,再一把把它撂向岸边,这条鱼就手到擒来了,一般捉黑鱼、河鳗都用这种办法,因为它们身子都很滑,不用这种办法捉,还是很难抓到它。

如果蹭到了一只甲鱼或一只湖蟹,就一脚把它踩在脚下,再用手去捉,捉甲鱼和湖蟹就容易多了,关键是一般池塘里的野生甲鱼是不多的,就看你运气好不好。女人们则在较浅的泥中掏小鱼小虾,手脚快、眼睛亮的,收获也是颇丰的。有几个“泼辣”的女人也会脱掉长裤、着一条花短裤,和男人们一起在池中深泥区掏鱼,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老人和小孩们也忙着在浅泥区掏螺蛳、河蚌、小鱼、小虾、小蟹之类的鱼鲜。

眼见得池底的“战场”已打扫得差不多了,“蹭塘儿”的人们这才拖着一双泥腿上岸。那时,农家都很穷,一年之间难闻“荤味”,回到家的人们在河埠头一边洗干净身上的泥,一边洗干净掏来的“战利品”。

掏得多的除自家吃外,把大一些的挑出来养在水桶里,准备到第二天一早进城卖掉,换点钱贴补家用。晚饭时,桌上鱼香扑鼻,改善了一家人的伙食,有点小钱的人家会沽点老酒回来,有滋有味地小酌着,别是一番农家乐趣,且边饮边算着、等着下一次干塘掏鱼的时间。

这干塘也有奇闻趣事发生,最轰动的一次干塘是在年的秋末时节,四季青管理区第三大队(近江村)决定干“赛西湖”大池塘,这个池塘因面积大,有20多亩,已经有很多年没干过塘了。

大队渔业队用五台潜水泵抽了三天三夜才抽干池中水。因“赛西湖”地处城郊结合部,干塘这一天,不仅塘边围满了本村人,连城里人都赶过来凑热闹,有的也想“蹭塘儿”,为维持秩序,防止哄抢塘鱼,大队出动一百多个民兵围在塘边保护大队渔业队的渔民捕鱼。等到渔民们捕完鱼撤出鱼塘时,二千多个掏鱼的人布满了池塘,场面蔚为壮观。

突然,有人摸到了一个大家伙,恰巧这个人当过兵,认出这时一枚大炸弹,嘴里一边高叫一声“有炸弹!”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逃上岸去。众人不知就里,仍都低头掏着鱼。逃上岸的那人赶快向大队民兵连长汇报了有炸弹的事,并和这个连长再一次返回原地察看。民兵连长受过类似事件的培训,连忙招呼岸上民兵赶快下塘疏散掏鱼人群,又派人赶快到公社去汇报情况。

公社人武部部长余水林接讯后,出于安全考虑,亲自赶到现场,脱掉长裤,到池底察看这枚炸弹,他抹掉炸弹上面的泥,看出上面写有日文,断定是抗战时期日军轰炸城站火车站时,误扔在池里而未引爆,当即指挥几个民兵,找来绳、杠,小心在炸弹两端系好粗绳,然后由二个民兵抬着上岸,再找来运输车轮运到区人武部,交由专家处理。事过后,人们复又扑入池塘掏鱼。

如今,四季青乡农村已变成城市,到处是高楼大厦,再也见不到一弯弯清澈的池塘了,更遑论抲干塘鱼了。真要想抲干塘鱼,只能到远郊乡村去抲干塘鱼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jiqinga.com/sjqxw/10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四季青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