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大教师迎来一个喜讯:
教师将新增两个假期?!!
这则消息一出,全网炸锅。
一线教师欢呼雀跃,表示“太好了”,然而有人却表示不满了……
第一个假期:春秋假!
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个引发热议的话题就是一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增设中小学生春秋假”的建议。
他对全国的中小学生假期制度提出了新的建议,主张在每年的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各自新增约莫7天的春秋两季学生假期。
为了维持每个学年所有假期的总时长一致,他还进一步提出了适当压缩暑假天数的相关建议。
这不是首次有人提出这一建议。
两年前,也有一位代表曾提出:可设立大中小学的春秋假期,进而实施错峰休假,以此推动旅游业的平稳和健康增长。
对此,教育部也进行了回应,它强调:
在保证全国教学计划的完整,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以及确保总体教学时长的原则下,各区域和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放假时间,包括增设的春秋假,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调整。
此外,我国已经有一些地方在实践这种新的假期制度。
例如,杭州市在创新性的教育举措上,已经在年就开始探索推行中小学的春秋假。
他们将春秋假创新地设置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前后两周及11月的第一周。
这种独出心裁的假期安排,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在学习和休息之间达到均衡。
再比如,在年6月25日,温州市教育局也颁布了《关于在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学段制管理的意见(试行)》,尝试了“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的教学模式。
在这个新的教学安排中,温州市的普通高中在保留原有的寒假和暑假的同时,增设了秋假和春假。
为了协调新的假期制度,他们也相应地缩短了寒暑假的时间。
总之,春秋假的实施细节和具体安排通常会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设计。
第二个假期:双减假!
所谓的“双减假”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旨在降低教师工作压力。
在实施“双减”(即减轻教师教学和非教学工作负担)后,一种新的休假模式应运而生。
除了周末两天,还额外给教师在工作日安排了半天自由支配的假期。
此举不仅提供了五天弹性工作时间,还每周额外增设了2.5天休假,极大提升了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
例如,在杭州的四季青中学,学校以创新的方式实施了“双减三假”制度。
在这种制度中,教师每周可以将一个晚自修的时间转换为“双减假”,享受"早到晚走"的待遇。
另外,每月教师可以申请一次半天的“亲情假”。
若在工作日遇到紧急情况,教师还可以申请两小时的“临时假”。
如此安排,有效地给予了教师更多的休息和调整时间。
温州市则通过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度和AB交替上岗制,确保教师的工作时间更加灵活高效。
同时,学校为了给予教师在处理个人事务时更大的灵活度,还特设了每周的半天“双减假”。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自己课后加班的时间兑换为假期,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得到了更多的自由。
另外,宁波市还为了给教师多一点休息和自由时间,开创性地为参与课后服务的中小学教师推行了“无理由调休”的制度。
宁波市还探索尝试了诸如“无理由休假”、“关爱假”等的福利措施。
这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无疑为提升教师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拓宽了道路。
网友反对:带薪寒暑假还不知足?
这两个新的假期无疑将会减少教师的工作时间,从而有效地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这种减负的做法,不仅对于教师们有所裨益,对学生也同样如此。
这是一种值得大肆推广和实行的做法。
然而,虽然这种新的假期制度有其显著的优点,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更何况,这些新的规定尚未普及,就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许多网友反问:难道带薪寒暑假还不够吗?
甚至有网友嘲讽:各行各业最不知足的就是教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教师的假期抱有嫉妒的情绪,暗含着不满和嘲讽。
他们说,“你们做教师的真是开心啊,享受着如此之长的假期。现在还额外增设了两个假期,一年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休息。”
这种话语无疑揭示了社会中对教师工作认知的误解。
许多人看到的可能只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那个时刻,却未看到他们背后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投入。
首先,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他们还需要做大量的课后准备工作,如备课、批改作业、设定考试题目等。
这些工作非常繁重,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课余时间却并不多。
其次,还要忙各种非教学任务。
曾有一篇标题为《只有畜牧局没给老师布置任务》的网络文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jiqinga.com/sjqtx/1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