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漆、竹、绣、锦被誉为成都的五朵金花,“银”指的就是银花丝,“竹”指的是瓷胎竹编,“漆”指的是漆艺,“绣”指的是蜀绣,“锦”指的是蜀锦。
五朵金花小摆件这五大传统工艺以其独特的技艺与精美的艺术呈现,加以历史和文化的底蕴,成为具有中国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
所谓“巴蜀熟,天下足”,“女工之业,覆衣天下”。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成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几千年来,城址未变,城名未改
成都,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西汉大辞赋家、杰出的政治家司马相如。正是他,进一步促使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完成了其原始雏形。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由成都流向世界的商品如蜀锦、金银制品、漆器、藤编、茶叶等,在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后依然熠熠生辉。
银花丝人人都说金银是这世上最冰冷的物品,不近情、不通理,一分钱能折断英雄腰。
但在成都,经匠人双手的银,揉捏拉丝过后,却成了最打动人心的东西,因为在闪闪银光当中,可以读出温情,可以品出珍稀。
银花丝,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可制作花丝首饰、摆件,现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造型别致,玲珑剔透。独特的质地和经由匠人严谨的构图,让每一件银花丝产品在历经千年后,仍不失迷人光泽。
一把镊子,一把剪刀,一双素手;提纯、拉丝、绞合、焊接、洗色、抛光;曾经世间最不通情理的金银,如今却被注满柔情,凝固了千年的光阴。
瓷胎竹编瓷胎竹编,是用千百根细如发、软如绵的竹丝,均匀地编织于洁白如玉的瓷器之上的一种竹编制品。
因为竹丝依胎成形,随胎编织,紧扣瓷胎,胎弯竹弯,形曲篾曲,编织成功后,竹丝和瓷胎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所以又称“竹丝扣瓷”。
清雅莹润的丝竹和洁白如雪的名瓷相映成趣,使它在我国众多的竹编工艺品中卓然独立,别具一格。
瓷胎竹器巧妙地将雕刻、彩绘、嵌镶画的艺术特色融为一炉,集于一器,形态生动,秀雅宜人,富有浓郁装饰趣味。所以,它一经问世,便铭扬四海,畅销港澳、东南亚、英、日、意、荷兰、加拿大、美国等地区和国家。
在中国,竹是一种被人性化了的植物。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竹的这些特质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中一直备受推崇。竹不仅是中国人心中无惧苦难、清雅高尚的精神图腾,也是营造中国式氛围的独特道具。
如今,在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瓷胎竹编榜上有名。代表了整个中国传统竹编技艺的最高水平。
时间好物:时间很长,好物未央
时间很长,好物未央像成都五朵金花这类具有历史记忆、时间痕迹的“时间好物”其实有很多。它们都一直被默默地传承着,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