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四季青 > 四季青炮制 > 正文 > 正文

熟人推荐的保险靠谱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5 1:23:00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542.html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吐槽,说他家亲戚,进了某安做代理人,然后经常去给他推销某安福,价格还挺贵的。他30岁,50万保额,要一万多哦。亲戚说,这个保险非常好,得了病也能赔,没得病身故还能有一笔钱,意外住院了,还能报销医疗费,简直完美。

来回说了好几次,他就有些心动了。毕竟谁都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得病,得什么病,什么时候得。有个保险,他也能安心打拼。不过,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一万多块钱,花出去也有点纠结,就来问我这个保险好不好。

说起某安福,网上吐槽与深扒的文章和自媒体,非常之多,就不再细说。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熟人推荐的保险,到底靠不靠谱。其实主要就是看三点:第一,熟人的身份;第二,他推荐的产品性价比。第三,看理赔服务。

首先说熟人的身份。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卖保险的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代理人,一种是经纪人。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用大白话来说,代理人是接受保险公司的委托,去推销保险公司的产品,而经纪人是接受客户的委托,去为客户挑选适合的产品,并且负责理赔协助。也就是说,他们代表的立场是不一样的。

以医药行业来做个比喻,我们都知道,市场上的所有药品,都是药厂生产出来的,相应的,医药公司也有专属的销售人员,叫做医药代表。那么作为医药代表,他在卖药品时,一定是希望,所代理的这个药,医院,能出现在更多的医生给患者开具的处方当中。但是这个药,是不是对每个人都是最有效的,最适合的,那他可能不会去关心,公司的绩效考核,也不允许他去关心。

医药代表这个角色,其实就非常像传统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代理人肯定希望的是,自己所接触到的客户,最好只认自己推荐的品牌和商品。无论说怎样的包装,哪怕是先做需求分析,分析完了之后,还是要说服客户只认自己一家公司的产品。这就是决定了代理人的立场,天然就是代表卖方,代表保险公司,这种情况就不太可能去代表客户的利益。

但是我们看病的时候,实际上是找医生的,对不对?医生和医药代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他能够做到对症下药,诊断时,根据每个人病症的不同,体质的差异,去开不同的处方。保险经纪人,其实就特别像医生的角色。他会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状况,风险缺口,去做需求分析,然后搭配不同的产品,给到客户一个最全面的保障。

当接触到一个客户,从前期的咨询,到中期的签约,再到后期的理赔,保险经纪人是一个专业的咨询规划师的角色。在国际上的成熟市场,经纪人相对的是占主导地位的。很多专属的保险经纪人,跟家庭医生、家庭律师一样,是家庭三大顾问之一。经纪人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那回到最初的这个问题,其实不管是不是熟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王婆卖瓜。非常多的保险公司,也强调客户需求导向,没有任何一个公司会跟别人说,我就是为了卖更多的产品,但是他的立场,天然就决定了是跟谁站在一起的。

比如说,传统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一般是有着比较鲜明的立场的。比如说某安的,那他的立场一定在某安,他去见客户,推荐的就是某安的几款产品;某邦也是一样的,有绝对的排他性,即使去见一万个客户,面对一万种需求的时候,代理人可能早都是想好了,就是要卖同一款产品,需要做的只是应对不同客户的拒绝问题。客户不同,需求不同,那就想着怎么能够把所有人的想法和需求,都引到想卖的这款产品上来。这就是立场的不同。

经纪人就是风险管理领域,真正的医生的角色。就是当面对客户之初,在不完全了解他的家庭结构,他的财务需求的时候,没有任何预设的立场。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去推荐产品。假如这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不适合客户,那就换一家,总归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药要对症。没有任何公司的一款产品,能够适合所有的人,真的没有。

那么第二点,看产品。过去十几年,线下保险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跟传销一样的代理人制度。刚毕业的大学生、跟社会脱节的家庭主妇,没有工作的兼职人员等等,以招聘内勤的名义,诓到公司,然后进行洗脑培训。实际上,代理人制度,本来就不是为了招员工,而是为了招客户。因此,一进去,就会游说代理人开始做自保件、杀熟件,然后把亲戚朋友的人脉耗尽,大部分也就脱落了、离开了。

在普及保险观念方面,代理人制度确实是有很大贡献的,但是也弄得行业,曾经出现,一人谈保险,全家不要脸,保险都是骗人的,这种负面形象。同时,人海战术带来的问题,就是人员素质低下。保险是复杂的金融产品,条款众多,在代理人培训的时候,根本讲不清楚,也不利于快速复制业绩。于是,某安开发出了一款明星产品×安福。一款可以“解决”消费者所有顾虑,同时销售话术超级简单的产品组合。

这种傻瓜式销售,带来了业绩的快速增长。代理人宣传时,可能也会说,×安福什么都能保。怕没出险不赔,这款产品不出险,未来可以返保额;有个小意外住院了,也可以赔;嫌产品太贵,到时还给你的钱比保费还多,免费送的还有什么可挑的?全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但是实际上,某安福的保费都快赶上保额了,相当于你拿自己的钱,给保险公司免费用了这么多年,然后过几十年再把这钱还你,还没有什么太多的利息。那买这份保险的意义何在呢?

所幸,行业已经在逐渐正名,回归保险的本质。马明哲在年初曾表示:“过去,产品(开发)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实际上从侧面证实了,互联网的透明,客户意识的觉醒,保险经纪人的星星之火,倒逼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战略,进行寿险改革。

所以,假如你的熟人,是经纪人,最起码,他有比较丰富的产品线可供选择。

但是,难道说,只要是经纪人,就一定会代表客户利益吗?当然不是的。

回忆一下,我们买药,医院,是不是还可以去药店?药店罗列了琳琅满目、不同种类的药品。比如说我感冒了,可能有感冒清热颗粒、白加黑、四季感冒胶囊等等各种药。到底哪个好呢?药品导购热情推荐了一款,说就吃这个吧,这个卖的最火,肯定是最好的。

那客户可能就会怀疑,会不会是因为这款药的销售提成是最高的,所以才更愿意去销售呢?

这其实就像某些互联网平台,虽然标榜是保险的超市,是经纪公司,说有更多的商品可以提供。但是假如你了解之后,你会惊奇的发现,在某一个阶段,可能都在集中推荐,一两家公司甚至一两款商品上。不管客户来的是谁,都优先去推荐,哪怕说,其实市场上是有更多的更好的产品存在。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产品,可能是保险公司给的利润最高。这其实是代表了渠道的利益,像某些电销、还有一些产品线单一、选择比较少的网销代理,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假如是代理人或者某些平台强烈主推某款产品,那么一定要打个问号。要多看几家,这是不是你目前最优的一个方案,对比之后,再做决定。保险一买几十年,买时容易,退保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不要因为是熟人推荐,就莫名其妙的信任。到了理赔出现纠纷,有可能亲戚都没得做。

第三点,要考虑理赔服务。很多经纪公司,现在都有专门的理赔部门,在客户出现理赔纠纷时,帮助客户维权。就好比我们在京东淘宝买东西,售后和店家沟通顺利,那一切都好说。要是出现纠纷,就该找平台的客服了,小二一般也会稍微倾向于消费者。保险公司就相当于入驻经纪公司的店铺,发生理赔争议时,有个专属的经纪人去帮忙处理,公司背后还有理赔部门去帮忙维权,客户就不会觉得出现争议时,渺小的自己,要亲自与保险公司博弈。

但是要特别注意,不是所有的第三方平台,都是有理赔部门的,也不是都有专属经纪人的。

现在互联网有很多科技公司、测评平台,都有在卖保险。宣称自己是客观公立的第三方,不卖保险,只是测评最适合你的产品。但是,在该平台上都有直接投保的链接。本质上这些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jiqinga.com/sjqpz/5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四季青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