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核心提示
“衣食住行”,在老百姓的购物清单中,“衣”是排在第一的消费热点。服饰产业也成为众多城市竞相布局和追逐的热门“赛道”。
株洲亦摩拳擦掌。站在中南地区最大服装集散地的“高起点”上,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品质品牌,致力续写“芦淞衣,天下服”的传奇。
以他人为镜,方能知己长短。本期,我们选取深圳、杭州、宁波与湖州织里,从市场转型、品牌、智造、政府主导四个维度“对症下药”,以期为株洲带来借鉴与启发。
产业链名片
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之后,服饰产业是株洲第二个总规模过千亿的产业。年,全市服饰产业实现总规模.3亿元,其主要“阵地”芦淞服饰市场群占据总规模的70%以上。株洲服饰产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芦淞服饰市场群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活力集群,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地,拥有38家专业市场、1.7万多家经营业主,辐射20多个省区、多个县市区,相继获得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服饰名城、中国女裤名城等荣誉称号。
1.
杭州:
“实体市场+电子商务”
带动市场转型升级
产业链名片
与株洲类似,杭州的服饰产业也是从一个市场开始的,这个市场就是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以下简称四季青)。
与株洲芦淞市场群的“出身”相仿,四季青也是全国服装批发与流通市场,包括意法服饰城、苏杭首站女装市场、老市场、新杭派、之江女装等,从传统服装集散市场到最初的B2B网站、“摩街”App,再到现在的淘宝直播服务商,四季青在电商浪潮冲击下,一直在顽强地进行着创新,不断转型升级,跟上时代的步伐,才成为如今淘宝网红们最主要的拿货地。
如今,在四季青的“输送”和孕育下,杭州女装产业迅速“出圈”,享誉业界。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没有电商,也没有直播。全国服装行业集散流通的最重要平台,就是各地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以女装占据90%以上份额的四季青服装市场,成为杭州服饰产业的崛起地。
在经历传统市场的黄金发展期后,电子商务逐渐兴起。人们的消费习惯一夜之间开始转变。和其他传统批发市场一样,四季青也开始面临困境,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线上探索。
年起,它联手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欧维特中国推出了四季青B2B信息平台;年,把“四季青服装网”B2B信息平台与四季青企业管理后台,整合为四季青门户;年,“四季青服装网”交易平台上线;年,阿里旗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jiqinga.com/sjqtx/10876.html